打造測繪發展新引擎 測繪科技成果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黨組緊緊圍繞改革創新發展大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發展理念,把科技創新擺在事業發展的全局高度,團結帶領全國廣大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工作者同心戮力,砥礪前行,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工作取得顯著成績。黨中央、國務院對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工作的關心與支持前所未有,科技創新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初具規模,衛星遙感和衛星定位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創新對于事業發展的支撐能力與引領作用更加凸顯,國際測繪地理信息事務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顯著提升。
科技創新環境明顯改善
JX5數字攝影測量系統發布
十八大以來,國家局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在創新驅動發展與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上狠下功夫,緊密圍繞國家戰略和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需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深化測繪地理信息科技體制改革,科技創新的政策、條件、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一是設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為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創造良好條件。積極爭取科技部、財政部的支持,設立測繪地理信息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累計獲得國家經費投入支持超2.4億元,極大地支撐了測繪地理信息科技自主創新,其中很多成果在基礎測繪、地理國情普查、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建設以及海洋測繪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找準方向,做好行業科技發展頂層設計。制定出臺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對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任務進行系統部署。全面查找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的瓶頸與短板,深入剖析產生差距的原因,形成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情況報告。規劃的出臺與短板的查找,是國家局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具體措施,對提高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增強科技創新對事業改革創新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具有重要意義。三是切實加快推進測繪地理信息科技體制改革。主動適應新常態和雙創要求,落實《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年)》,印發《關于加強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的意見》和各單位任務分工,體現了國家局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視,為做好測繪科技創新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導。印發了《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技術大綱》,指導全國推進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建設。四是持續推進協同創新,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與招商局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簽訂三方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加強產業鏈與創新鏈、資本鏈的結合,推進政府部門和企業深化合作,在衛星測繪、全球“一張圖”、海洋測繪、位置服務以及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開展合作,打造強強聯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協同創新環境。
科技自主創新亮點紛呈
國家局始終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戰略思想,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大力實施“科技興測”。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局大力推動核心及自主技術攻關。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至今,開展了300多項國家級科技項目、800余項省部級科技項目研究,財政科研經費投入超過14億元,比“十一五”增加40%左右,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一是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初步建成。自主研發了基于云計算的大規模集群化遙感數據處理系統等一批先進的國產測繪軟硬件裝備,開展了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示范基地建設,初步建立了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生產效率較以往提高了5至10倍,有效解決了快速按需出圖和大范圍快速更新這一難題。二是測繪衛星雙星組網,數據獲取能力大幅提升。資源三號01、02號立體測繪衛星相繼成功發射,測繪衛星體系建設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勝利,填補了我國衛星立體測圖領域的空白,我國地理信息空間信息自主獲取能力得到質的提升,標志著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高精度衛星立體測繪成套技術的國家之一。三是全球地表覆蓋數據成功研制,實現引領國際發展。在世界上首次研制完成了兩期30米分辨率的全球地表覆蓋數據產品,被國際同行評價為“對地觀測與地理信息共享領域的里程碑成就”,在關鍵技術指標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現了我國在該領域從“跟蹤模仿”向“引領國際發展”的跨越。四是自主研發技術裝備日益成熟,有力打破國外壟斷。自主裝備研制取得很大突破,自主研發了SWDC系列數字航攝儀、大面陣大重疊度航空數碼相機、機載激光雷達系統、機載合成孔徑雷達系統、低空無人飛行器航空攝影系統等裝備,并快速取代了長期壟斷市場的進口產品,對于發展民族產業,保障國家地理空間信息主權、安全和利益具有重要的意義。五是科技創新碩果累累,優秀團隊不斷涌現。5年來,多項自主創新科技成果得到國家認可,共有3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2項成果獲二等獎,5項成果獲技術發明獎,多名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團隊分獲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和國家創新爭先獎等殊榮。這些榮譽,提升了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在國家總體創新鏈條中的地位,激發了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六是科技創新帶動引領作用不斷凸顯。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是科技創新工作的重中之重。5年來,僅測繪地理信息系統內形成科技成果就多達上千項,通過中試轉化并在生產中得到成功應用的超過600項,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對國家經濟建設和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在公共服務、支撐重大工程建設、應急救災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人才創新活力不斷提升
5年來,國家局致力于完善創新體系,為人才發揮作用打造理想平臺。積極探索符合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和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需求的創新平臺建設新路子。掛牌成立測繪行業首個國家級工程中心,為科技成果順利轉化搭好平臺。與國外多家科研機構聯合成立了首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為測繪地理信息科技走向世界搭建重要平臺。成立一批各具特色的協同創新聯盟和創新中心,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支持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局重點實驗室及工程中心由“十一五”末的17個發展到目前的28個,初步形成全國覆蓋、協同創新的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平臺體系,為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平臺基礎。加強產學研用結合,推動輻射地方和區域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形成全國行業科技發展一張網。創造寬松環境,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廣大科研人員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激發他們的創新積極性需要寬松和活躍的政策環境和創新氛圍。
5年來,國家局不斷營造讓廣大科技人員滿意的科技創新環境。堅持“放、管、服”相結合的方針,一方面積極落實國家對科技工作者的種種“福利”政策,“讓有貢獻的科技人員名利雙收”,尊重科研規律,允許科研失敗,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制定出臺一系列規章制度和規范性文件,進一步加強對科技項目、科技人才和創新平臺的管理。做到既寬松,又有序,最大限度地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潛力。
關山初度路猶長。5年里,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取得了斐然的成績,但與國際測繪地理信息最高科技水平仍有差距,科技創新也存在著短板與瓶頸。我們將以習近平同志關于科技創新的系列重要講話為引領,堅決貫徹執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理想信念,弘揚測繪精神,凝聚全國廣大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工作者和干部職工的智慧與激情,全面加強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本文由南京環球測繪儀器有限公司整理發布
更多相關
關于全站儀的檢測與維修、檢定校準、保養與維護
全站儀的基本組成,即全站型電子速測儀,是由電子測角、電子測距、電子計算和數據存儲單元等組成的三維坐標測量系統,測量結果能自動顯示,并能與外轉設備交換住處的多功能測量儀器。由于全站型電子速測儀較完善地實...
中緯ZT16R全站儀與ZT10R全站儀有哪些不同?
南京環球測繪成立于1993,深耕測繪行業30余年,公司集測繪儀器銷售、測繪儀器維修、測繪儀器檢定、測繪儀器租賃、技術咨詢服務、軟件合作開發、系統解決方案于一體,是國內測繪界專業的測繪儀器公司。需要購買...
如何利用GNSS衛星定位測量空間坐標位置
利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進行空間坐標位置測量,主要基于后方交會原理,通過接收和解析來自多個衛星的信號來確定用戶設備的位置。以下是使用GNSS進行定位測量的基本步驟:1.衛星信號接收:GNSS...
徠卡BLK2GO三維激光掃描儀:重新定義移動掃描
徠卡BLK2GO三維激光掃描儀:重新定義移動掃描技術革命性的移動掃描解決方案在當今快速發展的三維數字化領域,徠卡測量系統公司推出的BLK2GO三維激光掃描儀代表了移動掃描技術的一次重大飛躍。這款設備徹...
南方測繪RTK創享V2:高精度測量的革新力量
南方測繪作為中國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的領軍企業,其推出的RTK創享V2接收機代表了國產高精度GNSS設備的先進水平。這款設備集成了多項技術創新,為工程測量、地形測...
新春路上的測繪現場
根據自然資源部北海局工作安排,大連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在“旅順新港、長興島、鲅魚圈”水文站開展高程測量工作。春節前夕接到水準測量任務后,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精密工程測量中隊水準組的測繪隊員們,驅...
周恩來親自“點將”的測繪專家
陳外歐是湖南省茶陵縣人,1929年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工農紅軍,1931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他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歷任營長、團長、副旅長、軍參謀長、軍委測繪局局長兼測繪學院院長、國家測...
海拔5566米高原測繪紀實
于白雪皚皚的山頂眺望風中飛揚的五色經幡,于層巒疊嶂之間靜觀翻涌的云海……想象中的西藏,藍天白云、雪山草地、雄鷹駿馬,是何等的雄偉壯麗。然而,在海拔5566米處,感受到的卻是一個始料未及的西藏。隊員...